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章 第 14 章

關燈
第14章 第 14 章

李隆基悠悠轉醒,就聽到天音說【那麽,馬嵬驛之變背後到底有誰的影子呢?】

誰能在兵變之後受益最大,誰就是幕後主使。而有資格指揮士兵嘩變的人,當然只有太子。

正如天音所說,自己老了,沒有人不在乎未來,太子就代表了未來。如果太子能夠平定叛亂,收覆長安,變就變吧。總好過百年之後,自己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去見祖宗。

他剛才確確實實看到了太宗文皇帝,這天幕應當就是祖先派來幫他的,讓他從昏聵中清醒過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李隆基推開來攙扶的高力士,對著天幕行了一個大禮,正色道:“罪人李隆基,懇請列祖列宗教誨。”

安史之亂還沒有發生,一切都來得及。

“去請太子進來,共聽教誨。”

賀知章悄無聲息朝李隆基的方向看了一眼,心道,這回太子的身份真正穩了。

【馬嵬驛之變後,又發生了什麽呢?】

【六月十五日清晨,李隆基帶著隊伍離開馬嵬驛。離開長安之時,說要去蜀地,然而蜀地是楊國忠的地盤,那裏的官吏都是楊國忠手底下的人,如果去了蜀地,會不會遭到反噬?這是禁軍的疑問。可是,要去哪裏呢?】

【就在這時,發生了史上著名的‘遮道請留’。無數百姓哭著請求李隆基‘長安城裏的宮殿是陛下的住所,渭水河畔的陵墓是陛下的祖墳,舍棄長安和祖墳,陛下您又能去哪裏?’李隆基躊躇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只留下太子安撫哀怨的百姓。】

【無數百姓無奈地看著皇帝離開的背影,他們攔住了太子,‘陛下要走,我們無可奈何,但我等願意跟隨殿下征討逆賊,收覆長安。如果陛下和殿下走去了蜀地,中原的百姓又該何去何從?’】

【李亨留了下來,他帶著李隆基分給他的兩千禁軍去了扶風,去集結西北邊軍,討伐逆賊,克覆兩京。此時,李亨身邊的人馬已經超過了李隆基。最後,李亨在靈武自立門戶,擇日登基。這樣看來,李亨是最後的贏家。】

【而楊玉環,真的是個可憐人。楊國忠為什麽權傾天下,後人都說是因為他靠裙帶關系。事實上,楊國忠與楊玉環的關系非常單薄,與楊國忠交情匪淺的是虢國夫人!楊玉環去攔住李隆基親征是楊國忠和楊氏姐妹勸的,甚至可以說是被嚇的。】

【如果有機會見到年幼的楊玉環,我想告訴她,永遠永遠不要去長安!】

楊玉環見天音竟然會為自己說話,一時之間不敢相信。她多想放聲大哭,可皇帝眼睜睜看著,她強忍住淚水,就像平時一樣笑。

是啊,永遠不來長安,自己就不會遇見壽王,也不會被皇帝看上,最後也不會被縊殺,更不會留下千載罵名!

憑什麽,皇帝的錯要女人來承擔?憑什麽,自己一生賢淑要被冠上禍國妖妃的名頭?

在楊玉環沒有註意的地方,李琩暗自抹淚,風光霽月的大唐皇子,成了如今這副窩囊模樣!貧苦人家的父親尚且為兒子操心,自己的父親是大唐天子啊!

可惜他們二人的痛苦只有他們二人知曉,殿內的朝臣雖然私心承認天音所言是真,可不過一個女子,憐惜過了也就罷了,何須多言!

李隆基面不改色,不去理會天幕的內容,他要避免安史之亂,要除掉藩鎮,朝中還有誰能用,北邊的仗還打不打。

【李隆基默認了,他選擇顧全大局,傳位太子。太子不敢受,父子二人推諉後,在傳位詔書中明確:在克覆長安之前,太上皇對軍國大事有知情權,參與權,甚至是決策權。】

【簡而言之,太上皇並不放權,皇帝只是名義上的皇帝,除非皇帝收覆了長安。】

【就是這樣的決定,導致了李亨收覆長安心切,無視長遠利益,不聽從李泌的建議,失去了解決藩鎮之禍的最好時機!】

李亨沒有想到自己真的順利登基,可竟然錯失了解決藩鎮節度使的機會!他對那時候自己的心思很清楚。他要作為孝順兒子登基,名正言順從父親手裏接過權柄,所以不能有一點點差池,否則不得人心,若沒有太宗文皇帝的能力,還會遺臭萬年。

至於馬嵬驛之變,自己正是得利最多的人,趁機誅殺奸相,還脫離了父親,另立門戶,“阿耶,兒臣……”

天知道李亨做夢都想誅殺楊國忠,這個小人,不斷給自己找事情,之前的三大案都是他和李林甫搞的鬼!自己每日提心吊膽地活著,生怕一不小心就步入兄長的後塵!

李隆基親自扶起請罪的太子,溫言道:“為國為民,你做得很好。”他端詳著兩鬢斑白的太子,才三十多歲,就白發叢生。這裏面,大概都是自己的功勞。在那種情況下,能引導嘩變的人只有三個,太子,禁軍首領陳玄禮還有高力士。但後兩個人能得到什麽呢?

陳玄禮有從龍之功,高力士一個宦官,權利來自於皇帝。可沒有老皇帝的心腹去服侍新君的。所以,極有可能就是太子說動了陳玄禮,最後導致了馬嵬驛之變。至於貴妃,或許是無妄之災。不過太子心眼確實不大,之前監國沒有監成,很難不懷疑他沒有懷恨在心,順勢縊殺一個妃子,太容易了。

【李泌建議李亨,先攻克叛軍的老巢範陽,徹底清繳叛軍,隨後克覆兩京易如反掌。但李亨急切地想先收覆長安。當時的兵力克覆長安正好足夠,但收取了長安後就無力再去攻打範陽了。而叛軍老巢沒有得到清繳,很快恢覆元氣後卷土重來!最後,河北藩鎮尾大不掉,他們表面上投降,李亨不得己只能將這些掌握安祿山殘餘勢力的人繼續封為節度使,占據河北。】

【從此,一個安祿山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河北出現了三個‘安祿山’,最後大唐境內數不清的‘安祿山’】

【李亨的想法沒有錯,他登基理由來自於平定叛亂,收覆兩京。他必須快速收取長安和洛陽,讓天下人和李隆基看到自己的決心實力,從而李隆基迫於壓力必須承認李亨的合法性,天下人也會支持擁護這位中興之君。】

【說到底,李亨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君主,與他的父親差距太遠。李隆基老年雖然昏招頻出,但他的政治手段絕對是高明的,通過三方制衡,牢牢鞏固了自己的權勢,高高在上看著宰相、太子、邊將鬥來鬥去。雖然李隆基好大喜功,冷漠無情,但從本質上來說,他的政治手腕相當高明,政治眼界比李亨不知道高多少。他對太子的打壓和磨煉直接造就了一輩子生活在父親陰影之下的小心過度的平庸君王。】

【李亨回鶻聯盟,憑借回鶻強大的騎兵收覆了長安和洛陽。在兩京光覆之日,也是兩京百姓遭難之時。】

【李亨答應了回鶻軍隊,一旦攻克長安,長安城裏的金銀珠寶任由回鶻軍隊劫掠,‘克城之日,土地、土庶歸唐,金帛、奴婢皆歸回鶻。’可一旦履行承諾,長安百姓將遭到不亞於安祿山叛軍入城是的浩劫!還是廣平王李俶哭著攔住回鶻太子,他說‘如果劫掠,那就會助長百姓反叛的心思,到時候洛陽就不好攻克了。’】

【難道讓回鶻人白白給大唐打工嗎?】

【李俶沒有辦法,兵不強,馬不壯,他無力阻攔,‘那就請攻克了洛陽後履行承諾吧’】

李世民看著軟弱的子孫,恨不得自己親自去平定叛亂,回鶻,西北小國,也敢在大唐面前耀武揚威,還敢搶劫大唐子民!後世子孫是沒有骨頭嗎!

還有李亨,解決藩鎮的大好機會給到他手裏他不要!他在怕什麽!

尉遲敬德對天音說的玄宗朝大唐兵強馬壯不以為然,若是兵強馬壯,還能被回鶻欺負成哪個鬼樣子?堂堂皇子哭著求異族,像什麽話!至少這個齊王也只是逃跑,沒有跟孫子似的求異族!

長孫無忌明白,李亨的考量完全有道理,政治考量壓倒了軍事邏輯,他太著急了,太想得到李隆基的承認,雖然李隆基後期昏聵,但天音也說了,這是將大唐推向巔峰的君主。父強子弱的悲劇不外乎如此。而他們這位,父弱子強,也不少好事。

——

李隆基沒法去責怪李亨。

他一直防著宮廷政變,應該說大唐的皇帝都會擔心宮廷政變,而李亨有這個想法很正常。誰也不願意當名不正言不順,有名無實的君王。可惜眼界太小!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有幾年活頭!為什麽不先解決藩鎮問題!

更可惡的是,竟然與回鶻人勾結!

李亨越聽越害怕,後背的冷汗滲出來打濕的錦袍,他明白自己那樣做的根源,可被廣而告之,在父親、朝臣甚至是在先祖面前丟盡了臉面!倒是自己的兒子,大出風頭。

如果李亨來到後世,就知道他和李隆基現在是公開處刑的狀態。

【當廣平王帶著大軍浩浩蕩蕩進入長安時,朱雀大街兩邊占滿了長安的百姓,他們熱內盈眶,伏地痛哭。皇帝回來了,是不是能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是不是能造就下一個‘開元盛世’?】

【很遺憾,盛唐至此終結了。】

【最可憐的莫過於燕雲之地的百姓。一百五十年後,唐朝滅亡,燕雲被割給異族。下一次燕雲百姓歸入華夏,要等五百年。】

【對於天寶十五年之後的唐朝百姓而言,對於大唐盛世的記憶已經漸行漸遠,他們不斷懷念貞觀八年頡利可汗的舞姿,懷念‘天下無貴物’的開元十三年,懷念曲江芙蓉池的袱禊,上元節的燈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